立夏那天,母親煮了幾個咸鴨蛋端過來,說,試試今年的咸蛋味道怎么樣?用刀切開,放進嘴里,一股甜中帶咸的味道慢慢浸入舌頭。
贛西農村,咸鴨蛋是最常見的食材。記得小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清明前后腌制一些咸鴨蛋,在農歷立夏那天是一定要煮幾個咸鴨蛋一家人吃。八十年代初的農村,因為分田到戶了,家家戶戶會有些余糧,因此飼養的家禽家畜也多了起來。雞、鴨、鵝是最常見的家禽了,何況村中還有幾個飼養鴨婆的大戶,這就為農家制作咸鴨蛋提供了最地道的原材料。在我家,祖母和母親都會腌制咸鴨蛋,雖然原材料很簡單,但是弄出來的東西味道卻大不相同,其中最難掌握的是鹽的用量。
清明節前后,祖母就開始準備腌制咸鴨蛋了。先是去后面的糟箕坡挖出幾斤泥巴,那是一種紅褐色的泥巴,含鐵比較多,是典型的紅壤,再燒一點稻草灰備用。隔壁的老李家養了不少鴨婆,祖母去挑了四五十個鴨蛋,回家之后,用熱水燙過的手巾將鴨蛋一個個搽拭干凈,放在竹籃里掛起來吹干。第二天,祖母早早起來,先和勻了泥巴,把鴨蛋在泥巴里滾幾下,然后在鴨蛋的兩頭抹上鹽巴,再放到稻草灰里滾幾下。祖母說,鴨蛋抹了泥巴,再裹上一層稻草灰,主要是起到密封的作用。不到一個小時,幾十個白花花的鴨蛋弄成了黑乎乎的手雷一樣的東西,最后全部放入一個陶罐,罐口被祖母用油紙封得嚴嚴實實,再用一根苧麻細繩扎緊。為防止空氣進入陶罐,祖母還會用油紙包裝上沙土壓在封口上。
節氣由春天轉向初夏,時間過去大約四十天。等到立夏前后,家家戶戶都會打開自家腌咸鴨蛋的家什,拿幾個出來煮了吃,看看顏色怎么樣,味道如何,是咸了還是淡了。蓮花農村的風俗,立夏那天吃咸蛋是必須的。煮出來的咸蛋吃起來如果咸了,主人會說,今年的鴨蛋鹽放多了,炒辣椒吃比較合適。如果鹽味剛剛好,則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口里說,不錯不錯,鹽味剛好,明年還要這樣弄。
其實在蓮花,咸蛋的腌制也有兩種傳統方法。我們幸福村地處龍西,大部分使用泥巴、稻草灰、鹽巴來腌制。而從下坊往上一直到路口一帶,包括上西的坊樓、六市等鄉鎮,好像是用鹽水浸泡法。老俵用鹽巴和泥巴和勻之后,再倒入開水,等到水溫降下來了,鹽巴也基本融化了,再把鹽蛋一個個放進去。不過這種鹽水浸泡法,腌制的時間要長一點,味道與龍西的咸蛋差不太多。
夏天到了,人們的食欲會往往因為天氣炎熱受到影響。但是只要桌子上有幾個煮熟的咸蛋,這早餐的稀飯吃起來就特別有味道。正餐時,如果用自家菜園里的青辣椒炒一碗咸蛋,那么保準你吃飯比平時要多一碗,這就是我喜愛咸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