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工作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當越來越多比你年輕的人出現在你身邊》,初讀時感覺心里澀澀的,有一種時光一去不復返的共鳴,還有一種很想發火的沖動,以及不知如何回應的迷茫,讀到最后,這些卻都不復存在了,變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敞亮感。
當讀到一個1993年出生的人感嘆自己好老時,我覺得有點好笑,剛剛20多歲的年紀,怎么就與老掛邊了呢?我這個“80后”還沒覺得自己老呢!可是恍然間發現自己這個“80后”已經邁入30歲的行列了!讀大學那會,一群20來歲的小姑娘們天天在宿舍里感嘆自己都是奔三的人了,我想那時更多的是對年輕的一種炫耀吧,而現在真正奔三或者說已經奔四的我們是不是都不舍得說自己多大了,只是反復的告訴自己:“我還不到30呢”或者“我才剛剛30歲”。還記得自己剛上班那會,周圍滿是羨慕的目光:“呀!小姑娘好年輕啊?!碑敃r自己是周圍同事中最年輕的,可是不知從何時起,同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更年輕、更青澀的面孔,我也已經變成了他們口中的“姐”,這種感覺有點玄妙,既有一種我是一名經驗豐富員工的驕傲感,又有一種時光流逝的失落感。
可現實中的我們是否真的年輕?曾經看到過這么一句話:“有那么一種人,歲月好像遺忘了他們,老去的只是年齡,不老的卻是氣質和神色,他們都有那么一種特質——堅持讀書學習”。“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那些堅持讀書的人,才能擁有開闊的心胸,獨到的見解,他們會積極嘗試新鮮事物,隨時充滿自信與活力。那么,我們呢?我們是否每天堅持讀書,讓自己更年輕。不要以忙為借口、不要以沒時間而逃避,靜下心來,認真學習,靜靜感悟,讓自己重整行裝再出發。
村上春樹曾說:“人本不是慢慢變老的,而是一瞬間變得蒼老了?!比俗兝希皇菑牡谝坏腊櫦y、第一根白發開始,而是從放棄自己的那一刻開始。正如文中所說:“真正開始感到恐慌的人,多半是因為自己尚且處在碌碌無為又對未來毫無把握的狀態,暗自和自己較勁,卻又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p>
年齡,無法逆襲;但年輕,可以自己把握。衡量一個人衰老的標準不是年齡而是心態。心老了,再年輕也無用;心未老,老驥也能馳騁千里。今天永遠當作是自己最年輕的時候,有什么理由不去把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