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是中國傳統藝術作品中的一種創作手法,體現了中華美學含蓄、內斂的特性,渲染出了美的意境。留白起先源于繪畫,南宋馬遠創作的《寒江獨釣圖》,整個畫面只有一艘小舟,一個漁翁在垂釣,畫中沒有一絲水,卻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正所謂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給觀賞者以“此處無物勝有物”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
生活也是一門藝術,也需留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陪陪家人、聽聽音樂、觀觀花草,一次外出旅游,看一部電影,甚至坐在沙發上發發呆,“偷得浮生半日閑”,舒緩一下壓力,放松一下繃緊的神經,初看起來很簡單,但在時下已成為奢侈品。忙碌和疲憊,已成為當今社會人們生活的一種常態,生活的壓力像鞭子驅趕著人們奔跑,當靜下心來,才發現靈魂已經被我們拋下很久。
有一位名家曾曰:“人生的真諦,在于留白。”那“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情趣,是一種人生的留白;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是一種人生的留白;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邁,仍是人生的一種留白。學會留白,在喧囂中找回一份屬于自己的靜謐,是人生的大智慧。
給自己留白,人生之路更充盈。林語堂說:“看到秋天的云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比松且淮斡腥o回的單程旅行,沒有彩排,無法回放,必須把握好每次出場的演出機會。但過于計較每次的得失,把過程看得太真切,結果追求太完美,很容易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炫惑心神,煩惱遍地。《黃帝內經》曰:“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闭{整好心態十分重要,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心態是人生狀態的導引,“安得靜心有洞天”,人生不如意事有八九,什么事情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有點缺憾就像彎彎的月亮,盡管不圓滿,也是一種獨特的美。官大官小都有煩惱,錢多錢少沒完沒了,與其沉浸在焦慮之中,還不如適度地放空自己,刪繁從簡,人間有味是清歡,在平淡中品味出歡愉。要把握好生活的尺度,人生在世真正需要的并不多,超乎了反而成為一種奴役。
“事不宜盡華,盡華則衰;話不宜言多,言多必失;情不宜盡滿,盡滿則溢;木不宜盡高,盡高易折?!比松拖袷且惠v車,輕車簡行,不超載,不超速,才能安全抵達幸福的終點。要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無錫梅園榮毅仁先生舊居有一副對聯:“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深刻地闡述了人生的哲理,今天讀來仍十分親切,讓人們在喧囂與浮華的時代里,清醒有為,不隨波逐流,在矜持中保持一份恬淡,在揮灑處內斂著一份深沉。特別是年齡到了一定時候,人心要往回收,“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绷舭撞皇窍梁偷兔?,而是回歸一種簡樸的生活情趣。
給家人留白,家庭氛圍更溫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營造一種和諧的家庭關系十分重要。雖然家庭成員之間有親情維系,但由于年齡和性格的差異,磕磕碰碰是常見事。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俗話說:“舌頭和牙齒也會打架”,出現一些矛盾很正常,但要找出問題的癥結予以化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共同的特點就是尊重每個家庭成員,讓其保留獨立的個人空間,在舒心的環境中生活。
對父母要關愛,《禮記》曰:“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庇行├夏耆穗S著年齡的增加,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變化,變得嘮叨、固執,聽不進子女的規勸,甚至常常上當受騙。這時,做子女的不能一味地埋怨指責,而需要因勢利導,多溝通,關心關愛老年人的生活,防止造成更深的隔閡。對孩子要關心,但不能無限制的寵愛,家庭條件再好,也不能“富養”孩子,讓他們懂得財富來之不易,從小養成節儉的習慣。孩子是家庭的未來,生活上給予照顧是應該的,但不能“越俎代庖”,事事代勞,而應給他們自己動手料理,力所能及生活的鍛煉機會,培養其自律意識;教育上要張弛有度,勞逸結合,要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防止片面追求高學分,給孩子留出活動的空間,讓他們在健康快樂的氛圍中成長。對愛人要尊重,胡適先生曾說夫妻之間要“久而敬之”,要信任包容,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性和活動空間,不要無端地猜忌;遇到問題,要心平氣和地溝通,坦誠地以心換心。
留白,是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時光清淺,留白一隅,人生才能安逸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