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流水的“士兵”,不變的情。當2016年的熱浪將我從校門沖進農商行大門的時候,意味著我們祖孫三代都將在這片摯愛的熱土上播種希望之花。
爺爺說:單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我的爺爺是博山農商行的“老革命”,84歲高齡的他,18歲便投身農商行的建設之中,是池上支行的創始人之一,當然當時的農商行還叫農信社。從小聽爺爺講農商行的故事,從池上支行的創辦到成立,從成立到發展,從發展再到爺爺退休,每次聽爺爺講,都能看到他蒼老的臉上洋溢著驕傲和自豪。
想當年,池上支行剛剛創辦的時候,沒有辦公場所,只有借來的一間屋子和兩張桌子,就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爺爺開始了他的職場生涯。每天走街串巷,奔波在各個村莊和鄉間小路之間。排行老五的爺爺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五哥”。“五哥,我家的筐壞了,我想重新買一對,等秋天糧食賣了換了錢,就把錢還上。”“五哥,我還有幾塊錢的余錢,存在你那里長點利息吧!”簡單的操作構成了農信社的存貸款業務。爺爺常說當時的農信社是農民2塊錢一股湊起來的。看著農信社一步一步發展成農商行,爺爺很是欣慰。但爺爺還是常常教導我們“單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簡單的言語卻包含了濃濃的情意,農信社的創立需要他們。像爺爺一樣的“老革命”們為博山農信社的創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是基石,他們甘愿變成一頭牛,在農信社廣袤的大地上,辛勤耕耘,不知疲倦地為農信社創造豐碩的果實。
父親說:實干才是正道。
蒼鷹銳利的目光直視太陽,在千百次的飛翔歷練中追逐太陽的光華。云杉筆直的樹干對準蒼穹,在無數日夜的默默生長中直插云霄。如果說爺爺那一代人是勤奮而又有責任感的一代,那么父親這一代人就是踏實而又務實的一代。1984年參加工作的父親在這片熾熱的土地上已經奮斗了二十幾年,他們這一代人見證了博山農商行從創立到發展壯大的全過程。從創立之初寥寥無幾的存款到現在80多億的存款總量,從零零星星的貸款到貸款總數突破50億大關。這一個個真實存在的數字正是父親這一代人踏實苦干的結晶。下班后依舊亮著的白熾燈是他們的見證,各大企業門前徘徊的身影是他們的證明,不懼風雨、不畏嚴寒,只要客戶有需要,他們必會出現,只要領導下任務,他們必會完成,他們就是這么一代人。如果有時聽到別人因為工作上的事抱怨幾句,父親總會說:“實干才是正道,不想費力還想掙錢,哪有那種好事。”
簡單的言語卻包含了深刻的道理,農商行的發展需要他們。在浮躁、焦慮的環境中,在人人都向往“成功”的時代,只有保持冷靜、腳踏實地、認清形勢,發揮自己現有的優勢,把握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我說:年輕就這幾年,年輕不努力,老了就晚了。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作為農商行年輕一代的我們,應該時刻以老一輩為榜樣,聽從他們的教誨,學習他們的精神,農商行的未來需要我們來創造。我們要趁著年輕苦練業務技能,牢記規章制度,發揚創新精神,提升綜合素質。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農商行的明天才會更加輝煌。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流水的“士兵”,不變的情。爺爺們創立了農商行,父親們發展了農商行,接下來壯大農商行這個接力棒交到了我們的手中。而我們必不會辜負前輩們的期望和教導,希望六十年后,當我們的子孫驀然回首時,會在那燈火闌珊處,看到我們曾經為之奮斗過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