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又夢到了故鄉的老井。
故鄉的那一眼老井,已不知有多少年的歷史了。父親說,爺爺那輩人就開始吃這口井里的水了。
老井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用它那乳汁般的甘甜井水,滋潤和養育了村里一輩又一輩的人們。清晨,太陽剛從東邊的山坡上露出頭來,村里的雞也才打過鳴,人們便用扁擔擔著兩只水筲,絡繹不絕地來井邊擔水,將水筲系在井繩鉤上,然后搖著轆轤將水從井中打上來。扁擔在人們肩膀上發出吱吱悠悠的聲響,沉甸甸的水桶里清爽甘甜的井水歡快地跳躍著,搖碎了一抔火紅的陽光。就這樣,伴著人們擔水的說笑聲和細碎的腳步聲,屋頂上的炊煙絲絲裊裊而起,整個村莊也從睡夢中逐漸蘇醒過來。當你路過井邊時,你會發現從井臺向村里各家各戶蜿蜒著的一條條濕漉漉的水線,仿佛是向四外里伸展盛開著的巨大花瓣一般,透著一股迷人的生氣和美麗。
老井不僅慷慨地向人們提供了水源,還以她那無私的精神潛移默化地感染了村里的人們。每逢村中有誰家中辦婚、喪、嫁、娶的大事,便有左鄰右舍的街坊自告奮勇來擔水,一擔接一擔,直到所有的水缸都挑滿了方才罷手。如果遇到誰家有急事,先來的人也會謙讓著,你家有事,你先擔吧。尤其對村里的軍烈屬和腿腳不便的孤寡老人,年輕的后生們更是當仁不讓,健步如飛般將人家的水缸挑滿,連口水都不喝就走。用他們自己的話講,這力氣有的是呢,就和這老井里的水一樣,怎么也用不完!
故鄉的老井邊,也撒滿了我們兒時的記憶。春天里,井邊的老榆樹上綴滿了嫩綠的榆錢兒,淘氣的孩子們便競相攀上去,折下榆錢兒來解饞。大家玩得累了,便坐在井臺邊歇息,遇到來擔水的人,用瓢舀上水來猛灌一通,那涼爽甘甜勁兒便一直透進肺腑里。夏天的夜晚,人們都來到井臺邊納涼,孩子們也圍坐在村中長者的身邊,津津有味地聽他講古論今。聽到動情之處,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驚嘆不已。聽到幾個頑皮的孩子招呼,大家便又都跑去玩迷藏了。夜深了,人們漸漸散了,只剩下老井依然靜靜地守候在那里,仿佛還沉浸在人們講述的故事里。
故鄉的老井除了給人們提供了甘甜的井水和聚集的場所外,還有著許多令人叫奇的地方。每到夏天,屋外烈日炎炎,井里卻會有颼颼的涼氣,打上來的水也是冰涼刺骨的,特別敗火解渴。將肉用布包裹好,再用繩子系好拴掛在井壁上,放上幾天都不會壞,老井便成了人們當時天然的“冰柜”。數九隆冬,滴水成冰,而從井中打上來的水則溫吞吞的,似乎還冒著熱氣,用它來洗衣服一點兒也不冰手。
后來,村里統一安上了自來水。水龍頭一擰開,嘩嘩的水便源源不斷地流出來,方便了不少。漸漸地,老井邊上少了人們擔水的身影。再后來,村里改善街道環境,因為老井坐落在街心,而且早已廢棄多年,所以便將它鏟平填埋了。就這樣,老井便帶著多少人的不舍與懷戀,從人們的視野中徹底消失了。
如今每當踏進村莊里,在那條依然熟悉的街道上,我還會在老井的原址處駐足留連,因為我知道,這里便是曾經給了我們幾代人生命給養與生活希望的地方。
故鄉的老井,依然會常常入到我的夢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