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里那些優美的文字讓我懂得了典雅;“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面對挫折時的人生態度讓我懂得了執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紅樓夢》里的那些名句讓我懂得了淡然。書中擁有一切,書中自有精神的“千鐘粟”、心靈的“黃金屋”、生命的“顏如玉”。
一次在和朋友聊天時,聽她說起過一件事——朋友的母親一字不識,可朋友每次在家里看書時,她的母親總是坐在旁邊看著。有一次,母親對她說:“識字真好,看你們這些識字的人,一個人對著一本書就能高興成那樣,哪像我們這些睜眼瞎,手一閑下來就心慌得很。”是的,讀書的確是很快樂的一件事,當我們讀完一個故事,仿佛從酣然美夢中突然醒來,精神一下子增添了許多新的“鈣質”,而書里那些精彩的細節又精彩了我們的人生。
我曾經和女兒一起讀完了童話《木偶奇遇記》一書,之后當我覺察到她沒有說真話時,我便用匹諾曹的長鼻子來提醒她要誠實;我還和女兒一起讀完了《三只小豬》的寓言故事,之后當她做事馬虎時,我便用三只小豬蓋房子的不同態度來提醒她做事要踏實。書籍讓我不再為教育孩子而煩惱,書籍引導我慢慢成為了一個優雅的母親。
我喜歡文學,尤其鐘情于詩歌,我覺得詩歌的語言就像五彩斑斕的水晶世界,讓人著迷、感動,讓人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于是,我把我的鐘情帶進了課堂,在講屈原的《離騷》時,我和學生們分角色朗讀《雷電頌》;在講蘇軾的詞時,我和學生們一起感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哀傷,并沉浸于他那“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浪漫里;在講現代詩時,我和學生們一起朗讀顧城的詩歌——“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書籍豐富了我的課堂,讓我的工作充滿了意趣,讓我與學生們一起經歷了心靈的熏陶。
眾多的詩人中,我最欽佩的是海子。記得十幾年前在大學圖書館里第一次讀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時,我立刻被海子那純凈的心靈、博大的胸懷、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而深深感動——“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人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記得那一刻我淚流滿面、幸福無比,仿佛那就是我的“幸福的閃電”。
感謝海子,感謝詩歌,感謝書籍,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人類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正如先哲朱熹《觀書有感》一詩所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