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寶貴,毋庸置疑。
年齡愈大,愈覺得時間流逝的太快,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年少一年。
王陽明說,你來看花樹,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花樹就不存在。時間大抵也是如此,你忘記了時間,時間卻沒忘記你;你想逃避時間,天方夜譚。
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迅速,工作和辦事效率越來越高。辦公有電腦、電話,出門有汽車、高鐵和飛機。按理說,人應該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了。可是,恰恰相反,人的時間反而越來越不夠用了。只要帶著手機,在哪兒都可以聯系上你;只要有重要的事情,再遠的地方你也可以盡快趕回來。你說坐汽車回去時間要長些,對方卻說,你可以坐飛機嘛,幾個小時就能趕回來。
忽然,竟羨慕起悠閑的古人來!羨慕鄉間的農人,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盡管條件有限,但那種生活的狀態是何等的寧靜、悠閑和從容!靜,能產生深邃的思想,洗滌心靈;閑,可以修正心性,品味人生;從容,是一種境界,是沒有塵垢的溪流,是沒有牽掛羈絆的生存狀態。
究竟,我們該怎樣去對待時間呢?“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對待時間和生命的態度。哪怕生命短暫,何懼時光匆匆,活在當下,活出質量,在時鐘的分分秒秒和滴滴答答間,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體會其中的靜謐與美好,這才是對流逝的時光最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