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漢今年50多歲,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不愛和人說話,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臉上的皺紋就像山間的梯田一樣層層疊疊,寫滿了生活的艱辛和歲月的風霜。
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個苦命人,老伴死得早,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又當爹又當媽很不容易。
村上的人都知道,李老漢很少笑。但這幾天,李老漢常把笑容掛在臉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開春時節,李老漢在外打工的大兒子回到家中,和他商量想修兩棟溫室大棚種蘑菇。經估算需要6萬元錢,可兒子打工的積蓄僅有3萬元,還差一半。
正當他犯難之際,村上的信貸員在得知他兒子有部分自有資金且在外打工時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術后,主動提出要幫李老漢解決資金難題。
在信貸員的幫下,李老漢的大兒子被評為信用戶并順利地拿到3萬元貸款。很快,兩棟嶄新的溫室大棚建了起來,蘑菇的長勢也很好。短短4個月時間,頭茬蘑菇就上市了。按每斤3元錢算,兩棟大棚產量約2000斤,除去成本凈賺4000元,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兩三年就能還清貸款。看著效益越來越好,李老漢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花開兩朵,好事成雙。立秋時節,李老漢又收到了一個喜訊:小兒子因高考成績優異,被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錄取。正在全家沉浸在喜悅中時,李老漢又犯愁了,孩子考上大學是好事,但娃的學費去哪里湊呢?眼看開學的日子一天天臨近,李老漢的眉頭皺成了一個大疙瘩。
一天清晨,李老漢被一陣敲門聲吵醒。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上次幫他辦過貸款的信貸員小王,另一個就不認識了。“李大爺,您好,不好意思這么早來打擾您,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信用社郭主任,聽說您家孩子考上大學了,特來問問有困難沒有?”小王說。李老漢把他們讓到屋里后,郭主任開門見山地說:“我們這次來是對考上大學的考生家庭做個調查,看大家學費湊齊了沒有,要是有困難,條件允許的話我們給發放助學貸款。”
聽到這番話后,李老漢瞬間興奮了起來,但高興勁兒一過,臉上卻露出了為難的神色,“年初剛在信用社貸了3萬塊,還沒有還清,現在再貸款,還能給貸嗎?”看到老李這樣的神情,郭主任一下子就明白了:“是不是孩子的學費還沒湊齊,缺多少錢,不行讓孩子到信用社辦生源地助學貸款,還能享受財政貼息優惠政策。”就這樣,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李老漢的小兒子順利獲得了2萬元助學貸款,如期地到學校報到了。
李老漢在信用社貸款的事漸漸在村上傳開了,大伙都說老李是交了好運,要不是信用社政策好,可要把他愁壞了!看著兩個兒子的事情都順利解決了,李老漢心里一下敞亮了,臉上也總是樂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