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20多株果樹,有梨、柿子、桃、栗子、李子、還有一種叫黃麻柿的,只有紅棗大小,無核,又軟又甜,是本地特有的稀罕物,但我家最多的還是梨樹,有10多棵,它們立在坡上、田頭、地角。
今年回鄉,發現梨樹又少了一棵,一問,說是枯干砍去燒了,這幾年由于村人都進城謀生,果樹沒有人管理,所以結的果就少了,加上村里人種了一些柏木,說是對果樹生長也有影響,漸漸地,果樹一棵棵地少了去。我不由生出絲絲惋惜。
吃梨、摘梨、撿梨,往日的情影,不禁又出現在腦海。村里絕大部份果樹都是上輩人種的,高的有十幾米,都是自由瘋長的,沒人修剪,我家有棵梨樹王,能生兩種果,大的皮薄汁甜,村民叫桔梨,小的皮厚味酸,叫山梨,豐年能摘5百多斤,近年因怕臺風,被人砍掉了大部分樹枝。
摘梨時是讓人最高興的日子,可以吃個夠,有時吃到牙酸肚痛了才停。還有親戚也來幫忙,路過的,也會叫住給個梨吃。上樹帶個筐,竹叉、網兜也都使上,膽大的上了樹梢,膽小的看了驚心,但也沒聽說有摘梨發生意外的。其他幾棵梨樹的梨我都摘過,只有那棵梨樹王的梨我摘不了,但父親和弟弟他們能上樹摘,有的果子采不到,就用棒打,從樹上掉碎的梨,要抓緊吃,一下吃不了的,就用鍋煮熟切片曬干,煮梨的湯,也被母親熬成糖,吃了有止咳的效用。
這時也是母親最忙碌的時候,她將好的果實選出來,大人舍不得吃,會挑去賣,挑到附近村子,有時要挑幾十里山路到縣城。
果熟時節,起風的時候掉落下的果子,小孩子都會搶著去撿,而長在樹上的,大人都教育自已家的孩子,不能摘別人家的。村民大都純樸,所以,長在山上的果子,也都能被主人收獲,偶爾有熊孩子,用石子木棒偷偷打下幾個果子,那也是撿起來拔腳就跑。
但有一次難忘的經歷,卻在我和村民的記憶中抹之不去。那是一個中秋月圓的晚上,小姑父在我家做客,大家正吃著月餅賞月,他突然發現有兩個黑影爬上了我家的大梨樹,便叫了人去看,竟是兩個我的長輩,倆人自覺羞愧難當,后來,兩人被罰放一場電影。這件事真是記憶深刻,至今不忘。
如今母親、小姑夫都已做古,家鄉的梨樹也不斷凋零,幾度春風梨花白,再到來年,果熟時節,再一同上樹,搞個采梨節,親,不知你肯約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