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我把戶口遷出去的時候就不再屬于它了,而那些田野、草木、房子、水井、牛羊、飛鳥和人,卻都深深地印在了我靈魂深處,總是以最熟悉的姿態(tài)在夢里出現(xiàn),也因此消除了我在異地生活的孤獨感,讓我獲得了一種心靈上的依靠。
村莊不大,房子并不密集,除了少數(shù)親兄弟的房子連在一起外,大多是散落的。一幢房子與一幢房子、一個院落和一個院落之間都有距離,隔著土墻、菜園、道路、果木或是渠溝。
房子都是同一種結(jié)構(gòu)和模樣,木頭框架,土打的墻,青瓦房頂。清晨和傍晚,炊煙從瓦片的縫隙中彌漫出來,裊裊升騰在村莊上空,把村莊一天的開始和結(jié)束周而復(fù)始地演繹著。
這些房子的建成有一定的程序,擇日、開工、打墻、上梁、擱椽、蓋瓦、裝板。房子跟人一樣也有壽命。按照鄉(xiāng)村的經(jīng)驗,炊煙對木料有保護作用,熏得越黑亮就越不會被蟲蛀,所以鄉(xiāng)民喜歡在房子里燒火,讓炊煙穿透房子的每一個細胞。的確是這樣的,有些房子已經(jīng)住了好幾輩的人,如今后人還在繼續(xù)住著。
蓋房子的時候,紅杉木是首選木料,其次是白杉和青松。老人說紅杉木蓋的房子住個上百年不會有問題。白杉和青松的木質(zhì)遠不及紅杉木堅硬,大約二十年左右,椽子就慢慢腐朽了。人們在一幢房子里居住二十年以上時,就會找時間翻蓋一下房頂。換掉舊瓦片的同時,也會把舊的窗子換掉,讓房子煥發(fā)出新的光彩。如今人們干脆把舊房拆了重蓋新房,只是房子仍然還是原有的風(fēng)格。
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部分房子還保持著陳舊的色彩,墻壁都是土打的,一間屋子的采光全憑墻上的一個方形小窗,門窗都關(guān)上時,很難分出白天還是黑夜。我常常夢見這些房子,在白天清晰的思緒里,我記不清那些舊房子的模樣了,但夢中它們就如電影一般在眼前一一播放:老房子還是二十多年前的模樣,土墻下的青石板,青石板上的青苔,夜晚喜歡歇在果樹上的鳥,古老的木門和土灶……我在夢里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村里,把那些能進去的老房子都看了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