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遇見
這兩句詩的時候,我心里便多了一個念想:對徽州古村落的向往、對油菜花海的遙想。行走在婺源,李坑、江灣、曉起、江嶺……當一個個心里默念了千百次的名字,終于成了眼前的景致時,那感覺就像久隔兩地的戀人重逢,道不盡的溫柔纏綿。在李坑,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
墻黛瓦、參差錯落,行走在縱橫交錯的青石板道上,仿佛走在安靜的舊時光里。不必說兩澗清流、柳碣飛瓊、雙橋疊鎖;也不必說焦泉浸月、道院鐘鳴、仙橋毓秀,單是那些石、木、磚結(jié)構(gòu)的各種溪橋就讓人深深迷戀。那些古樸的白墻灰瓦,那些散發(fā)著樟木香味的空氣,那些茂密的竹海,將這里營造的世外桃源一般恬淡自然。在汪口古村,周圍青山環(huán)抱、綠水依流,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讓人一下子記起“鳥語雞鳴傳境外,水光山色入閣中”來。那份安靜美好,讓人欲就此放棄一切,過上恬靜的田園生活。“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huán)。”有人說曉起是婺源風景最美的村莊,但去了那里才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都在做著買賣,古鎮(zhèn)的古樣已經(jīng)深陷于濃重商業(yè)氣息中了。但那些做生意的,也只是賣一些樟木片、青梅酒之類的,并不似商業(yè)城市那般浮華。稍稍用些心思,還是不難尋找到許多的驚喜: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寧靜的街巷、青石鋪就的驛道、野碧風清的自然環(huán)境、遮天蔽地的古樹,無不訴說著曉起的美好。還有清華鎮(zhèn)彩虹橋,我們?nèi)サ臅r候是早晨,濕漉漉的空氣有種沾衣欲濕的感覺。穿過古老的
街巷,來到橋邊,清晨的彩虹橋透露著它獨有的優(yōu)雅氣質(zhì)。長約140米的彩虹橋橫跨水面,橋體與青山、碧水、古村、驛道完美結(jié)合,溪水石墩、一動一靜,別有趣味。在婺源這些村落里,蒼蘚盈階、樹影參差、禽聲上下。若午睡初足,旋汲山泉,煮苦茗飲之。隨意讀《周易》、《國風》及陶杜詩、韓蘇文數(shù)篇,該是怎樣的美好。興到吟小詩,出步到溪邊,邂逅園翁
溪叟,問桑麻、話粳稻,相與聚談一晌。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變幻頃刻,恍可入目。人生若真能知此之妙,那不就是東坡說的"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嗎?“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除那些白墻灰瓦的村落,春日的婺源不得不提的是油菜花。吟詠油菜花的詩詞似乎并不多,一向鐘愛詩詞的我對這種不起眼的農(nóng)家小花一直有些不以為然,總覺得她帶著那么幾分俗氣,登不得詩詞大雅的殿堂。但是從知道婺源的那一刻起,我便改變了自己淺薄的認知。油菜花不是俗氣,而
是真實地活在百姓生活中。她以自己較小的身軀供民用讓人賞,自不是閑花野草之流。更何況,她在婺源是這樣的盛況空前、美不勝收。于是,一踏進江嶺,我立刻被那漫山遍野金燦燦的油菜花所吸
引,并為之震撼:層層梯田線條曲折多變,從山頂?shù)缴焦赛S燦燦的花海,濃艷得像是打翻了黃艷艷的顏料,嫩黃得一如滿地的韭黃。山谷中有小河,河邊隨意地聚集著三幾個村莊,四周青山圍繞,一副極美的婺源鄉(xiāng)村風光畫卷讓人賞心悅目。站在花叢之中的任何位置,透過取景器看到的全是一張張美麗的圖片。在明亮陽光下,低頭聞一聞淺淺的花香,在花海中自由的暢游,鋪天蓋地的美景讓人猝不及防。花開成海,潑墨為村。在一片金黃
的油菜花中,白墻灰瓦、群山環(huán)抱、大地流金。油菜花的觀賞地很多,但我相信只有婺源才能成就這樣美麗的油菜花海。因為古村的靜美,才使得這種震撼絢爛的美麗之中不乏婉約含蓄的深遠意境。我信步走在花圃之中的小徑上,自己仿佛成為了畫中人。當我滿懷欣喜卻又手腳笨拙地記錄下這美麗小山村的片段美景時,內(nèi)心總是像在沙灘上撿到七彩貝殼的小姑娘一樣的喜悅。未見過的世界總是美好的。然而婺源
的美好仍然超過你的想象。婺源的美,不僅在小橋流水人家,不僅在隨處可見的油菜花海,也不僅在粉墻黛瓦與裊裊炊煙;它在于千年古鎮(zhèn)里的某段悠悠雨巷,在某處散發(fā)著樟木香味的木刻雕花,更在于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與婺源人的古道熱腸渾然天成。她忽而是靜美繾綣的古村落,忽而是溫柔起伏的淺山丘;忽而是靜水深流里的倒影,忽而是重巒疊翠的青山;忽而如意境悠遠的寫意山水,忽而如濃墨重彩的油畫;忽而溫婉嬌羞,忽而又明艷動人……這就是婺源。在悄然而至的春天里,美麗的婺源正在悄然盛放。婺源,你若盛開,蜂蝶
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