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能夠經常寄情山水,親近大自然,就有所得益,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從我工作的地方出來,橫過一條馬路,再走一二百米,就到了玉佛山風景區了。玉佛山在城市的最東邊,與遼東聞名的千山一脈相承。山腳下有一潭碧水,如一顆晶瑩的寶石鑲嵌在進山的路口。湖水不深、柳岸曲洄,時有閑人垂釣之。山并不高,但林木蔥郁,有一條柏油路通往山頂。因為道路坦途不用爬,我謂之為走山。幾年來,在午休時間走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每天最為快樂的時光。
走山之樂,樂在觀景。與關外的三山五岳相比,玉佛山自然微不足道,但春夏秋冬四時之景不同,也是別有一番特色的。走在曲折幽靜的如畫長廊里,或山花爛漫、槐香四溢,或綠蔭如蓋、蜂舞蟬鳴,或紅葉遍地、層林盡染,或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在林中散步,一路上滿眼勃勃生機,滿耳鳥鳴不絕,盡情地呼吸著山林里特有的清新氣息,感受著“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的詩情畫意,賞心悅目、飄飄欲仙。時而有喜鵲繞樹三匝,翩翩起舞;時而有松鼠在林間嬉戲,忽又轉瞬不見。中午山里的人不多,每個人都那么閑適、平淡、清靜,如閑云野鶴、悠然自得。
走山之樂,樂在怡情。森林使人寧靜,經歷無數風霜雪雨的樹木總是不聲不響。邁進山門,城市的喧囂浮躁統統拋在身后。無欲無私的大自然,非常慷慨地等待人們去欣賞,去享用,去陶冶性情。古人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而修身先要修德。清代錢泳在他的《履園叢話》中說,“人生全福最難,雖圣賢不能自主。惟修好德,卻在自己。所謂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也。然人生修短窮達,豈有一定,寧修德而待之,毋喪德而敗之可也。”物競天擇,一枯一榮、一生一滅,宇宙、自然、人生都有其運行的規律和軌跡,懂得了這個辯證的道理,倒也心懷坦蕩。聽天由命固然消極,順其自然卻是難得。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吾心,只要處事待人接物平等真誠,心存善念、不卑不亢,就能在漫漫人生之中享受到安詳,獲得極大的快樂。
徜徉于山林湖水之間,心中清凈空明,步履輕盈,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