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一直陪伴了我的整個童年。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還記得家中那一本本小人書,記得那時在供銷社書店里流連的心情,記得那個好心的賣書叔叔。
長大后的我還是對《西游記》一往情深,偶爾還會拿出來讀一讀,或看看網上各個論壇對西游的評說。
我如此地衷情西游,大概是因為三國和水滸太多的打打殺殺,而紅樓又太過兒女情長,只有西游適合愛幻想的我吧。
現代人愛把西游的四人行當成一支公司團隊,把唐僧比喻成核心領導,其余3個是下級。唐僧雖然沒有本領,但沒有他的宏大理想和高尚品德就沒有這支團隊的形成;孫悟空本領高強,為團隊一路西行立下汗馬功勞,可他脾氣急躁、性情頑劣;豬八戒貪吃好色,但在重要關頭也能助師父一肩之力,還能給團隊帶來一些笑聲;沙僧就像后勤部,默默為團隊做些細支小節的事,使團隊沒有后顧之憂。西游師徒4人,就是公司團隊里面4種人,缺一不可。這種看法,是大多數人公認的。
亦有八卦把西游中的師徒四人比喻成現代的4類男人:坐懷不亂的唐僧、不懂浪漫的孫悟空、貪花好色的豬八戒、老實厚道的少僧。更有直接問,如若嫁,師徒4人你嫁誰?
也許是我學識淺、目光短,看西游我只當是一種樂趣,不想猜也猜不透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思想和真理。我一直把那只猴子當成中心人物,只想知道下一集他又遇到了哪個妖怪,又經受怎樣的磨難,受了怎樣的委屈。
我佩服那只猴子,欣賞那只猴子,同情那只猴子。
記得很多年前曾讀過一篇標題為《一只淚流滿面的猴子》的文章,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猴子的無限同情。作者的兒子問他“為什么這么有本領的孫悟空要跟沒有本領的唐僧去取經,為師父出生入死卻不被理解,要是我,又大鬧天宮去”。
我想大多數愛看西游的人會像我和那個作者一樣,同情那只猴子。你想想,一出生就沒有爹娘痛愛,為師父出生入死卻一次次被趕走、被念緊箍咒,被天兵天將天羅地網地追捕,被一次次砍頭,被三味真火燒,被壓在五指山下500年……這只猴子受的苦,何止九九八十一難?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我又改變了對那只猴子的看法。
這只猴子機智、勇敢。為了花果山的小猴子也為了自己,他不辭勞苦學本領。為了他心目中的所謂公平正義,他敢大鬧天宮,不怕砍頭不怕火燒。為了保護師父,他更是出生入死地與妖魔鬼怪搏斗。
但是,由于從小沒人管束,這只猴子天性頑劣不受約束。好在眾人的點化和幫助下,猴子最終除掉了他的毛病。
我覺得這只猴子是委屈的,但也是幸福的:一出生雖然沒有父母,但在花果山一樣有情有愛被人擁護;拜師學藝時最后雖然被逐出師門,但畢竟得到師父的特別傳授;師父雖然多次趕他、罵他,但卻是誠心對他、真心愛他;觀音雖然設了九九八十一難,但每一次都在他最兇險最須要時出現。
我佩服而欣賞這只為了真理不畏艱險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