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青海省作為西北地區的重要省份,曾是文人墨客筆下荒涼、凄苦的象征。而如今,青海早已舊貌換新顏,綠色和生態成為其新標簽,“中華水塔”“三江之源”等名號越來越響亮,綠色工廠建設也成為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走進青海一家產業園區,映入眼簾的是隨處可見的綠意,廠房建筑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誰能想到,多年前這里曾遍布燃煤鍋爐,煙塵四溢。
顧先生是該園區一家膠囊生產企業的負責人,提起園區的變化,他贊不絕口。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青海省持續推進清潔能源改造,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顧先生積極響應號召,不斷升級改造企業軟硬件設施,從生產、技術、管理等各個維度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經過20余年的耕耘,該企業已成為西北五省生產規模最大的膠囊生產企業,年產空心膠囊達100億粒。2022年被認定為青海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3年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綠色工廠”單位,成為高原地區小微企業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
小小的膠囊事關健康安全,顧先生對產品質量要求非常高,他帶領企業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全自動空心膠囊生產線,確保膠囊高效生產。據了解,該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可根據不同藥物的藥性需求,量身打造適應性強的膠囊解決方案,在業內贏得良好的口碑。
“隨著企業生產規模擴大,污染排放、高耗能等問題日益凸顯,我們意識到轉型勢在必行。企業計劃開展設施升級改造,淘汰當期落后、低效的生產設備,對產品轉序、包裝、入庫等流程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顧先生介紹。
在企業推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工行青海分行主動到企業了解經營狀況及金融需求,為企業精準匹配“科創(綠色)e貸”信用貸款產品,創新將碳排放監測結果納入額度測算、利率定價等流程,成功為企業發放500萬元貸款。有了貸款資金支持,企業加快升級改造進程,各項環境績效指標持續改善,與工行的合作也從貸款延伸到更多金融領域。
這樣的故事并非個例,在“雙碳”目標下,民營企業紛紛布局綠色低碳這條新賽道。工行青海分行聚焦重點領域降碳、減污、擴綠方面金融需求,創新利用碳賬戶數據,推出“科創(綠色)e貸”場景融資方案,為青海省內小微客戶提供低成本、可持續的綠色融資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度綠色工廠名單中,有9家是青海創建的綠色工廠,工行青海分行主動對接,已為超半數企業提供普惠服務,支持企業“含綠量”持續提升。
青山、綠水、凈土;節能、減排、降碳,生動的畫筆勾勒出綠色發展的新篇章。工行持續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讓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滋養綠水青山,為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動能。
12:18 | 哈爾濱香坊區高端電氣裝備智能制... |
17:34 | 《農村金融時報》簡介 |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