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河南訊(記者王松 通訊員蘭詩 石雪帆 楊振輝)四月的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桃紅柳綠、生機勃發、春意盎然。在河南省淅川縣盛灣鎮,當地引入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甘薯等訂單農業,“小紅薯”做成“大產業”;在寺灣鎮,鄉賢和在外成功人士紛紛捐錢籌資,積極參與美麗家鄉建設;在厚坡鎮,鎮政府加大獎勵力度,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處處彰顯文明鄉風。
為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淅川縣發出爭創“產業發展紅旗”“文明宜居紅旗”“社會治理紅旗”等“三面紅旗”動員令,壓實縣、鄉、村三級責任,上下聯動、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吹響了鄉村振興的“集結號”。
把好“方向盤”,繪就振興路
該縣高標準成立爭創“三面紅旗”活動領導小組,縣委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牽頭抓總,縣處級領導分包鄉鎮,各相關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常態化推進創建工作;把好“方向盤”,用好科學考核“指揮棒”,把指標、要求、任務落實到創建過程,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推進,激發激情,使全縣469個村(社區)爭當“績優生”;縣直各單位結對幫扶全縣各村,“一把手負總責、專班推進、深度融合”,同崗同責,并統籌資金、項目、人才、信息等資源優勢,支持鄉村振興;縣直涉農部門充分整合項目資金,向基層傾斜,強化項目實施管理,為爭創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與此同時,政府在為每個鄉鎮先行解決300萬元項目資金的基礎上,明年起為每個鄉鎮配套不低于1000萬元的銜接資金,支持鄉村振興。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作為創建工作的責任主體,淅川縣各鄉鎮立足鎮情,出臺相應措施,按照“村村有方案、鄉鄉有規劃、線線有精品、面面有典范”的工作布局,綜合評判所轄村(社區)情況,因村施策,梯次推進,上下聯動,統籌推進創建工作;選樹典型,通過打造提升一批班子團結、產業富裕、村風淳樸、治理有效的示范村,示范引領,以點帶面,在全鎮形成比學趕超的局面;嚴格督導獎懲,對在爭創工作中排名前3名的鄉鎮,年度考核獎勵10%優秀指標,分別獎勵100萬、80萬、50萬以獎代補資金,對班子給予集體嘉獎,對黨政正職、分管副職予以記功,優先提拔或進一步使用、或優先晉升晉級,對工作不力的鄉鎮相關人員,給予嚴肅處理。
筑牢“橋頭堡”,激發新動力
作為創建工作的直接責任方,各村(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制定三年規劃,明確創建的方法、路徑、措施;充分發揮“頭雁”引領作用,通過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等黨建工作制度,以及召開村民會議、入戶走訪、開辦“‘三面紅旗’大講堂”等多種形式,廣泛發動、深入宣傳,深入發動村(社區)“兩委”班子、黨員、群眾,全員參與爭創工作;在創建工作中,重點關注中間村、后進村和千人以下村,對中間村邊提升邊爭創,對后進村邊整治邊爭創,倒逼千人以下村合村聯組,形成村村爭創局面;在“三面紅旗”的創建中,每成功創建一面紅旗,村支書月工作報酬增加300元,其他干部增加100元,可累計疊加;每村獎勵100萬元項目發展資金、10萬元工作經費;對“三面紅旗”全部創建成功的,本村人員考錄縣內事業編制加5分,本村學生中招考試在縣內高中就讀的加5分。
責任編輯:田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