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磊
近年來,山西武鄉農商銀行堅守“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聚焦鄉村振興、小微企業和民生保障等領域的融資需求,積極推進普惠金融工作,持續優化和創新融資產品與服務,暢通融資渠道,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從曾經的貧困戶到如今的致富帶頭人,武鄉縣洪水鎮熬垴村村民張愛民的“蛻變”離不開農商銀行的支持。
張愛民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透露,幾年前他在山東了解到旱地養鵝的商機,便萌生了引進當地三花鵝回來養殖的想法,但啟動資金成了“攔路虎”。正當他為此發愁時,武鄉農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得知了他的困境,迅速上門對接,深入熬垴村實地調研,評估了旱地養殖條件和養殖的可行性,并為他量身定制了10萬元的“惠農貸”貸款方案。
從提交申請到貸款到賬,工作人員加快審批流程,僅用1個工作日就完成所有審批手續,10萬元貸款順利到賬。如今他的養鵝場存欄3000多只三花鵝,每年有十幾萬元收入。
武鄉農商銀行此次貸款的精準投放,不僅圓了張愛民的“養鵝夢”,更激活了當地特色養殖的潛力,為武鄉縣鄉村振興增添了動力。
武鄉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行始終堅守“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初心,積極推動普惠金融工作。截至目前,該行已累計發放普惠型涉農貸款12.75億元,服務農戶和小微企業超4041戶,成為推動老區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金融力量。
為了打破小微企業、種植戶、養殖戶等群體因缺乏規范的財務數據而難以獲得金融機構支持的困境,武鄉農商銀行充分發揮本土優勢,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為客戶精準畫像,確定授信額度。線上整合農戶的土地流轉信息、水電費繳納記錄、電商交易數據等多維度信息;線下組織20名客戶經理深入全縣12個鄉鎮,挨家挨戶采集農戶的養殖規模、農作物產量、鄰里信用評價等“軟信息”。如今,石北鄉的養牛戶憑借平臺生成的“信用身份證”,無需抵押就能獲得最高20萬元的貸款。
同時,該行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精心推出一系列“量體裁衣”的服務。隨著紅色旅游的蓬勃發展,該行敏銳捕捉到商機,為60余家農家樂經營者定制了“助業貸”,并實行按經營周期還款的方式,緩解了經營者的資金壓力。面向種植、養殖大戶,該行推出“支農支小貸款”,根據玉米、谷子等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合理設定1年至3年的貸款期限,有效解決了農戶“春播缺資金、秋收還款急”的難題。
此外,武鄉農商銀行積極聯動多方力量,推動普惠金融從單一服務向系統支撐轉變。在“政銀”合作方面,該行與縣政府緊密攜手,由縣政府設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武鄉農商銀行則相應放寬涉農貸款準入條件,雙方合力已為558戶農戶解決了融資難題。在產業鏈協同上,該行聯合縣農業農村局、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門,將金融服務巧妙嵌入小米種植、紅色文創等產業鏈條,為小米種植戶提供從種子采購到加工銷售的全周期信貸支持,并與當地小米加工龍頭企業合作,既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和農戶的融資難題,又有力促進了地方特色產業的升級發展。
(通訊員李靜對本文亦有貢獻)
12:18 | 哈爾濱香坊區高端電氣裝備智能制... |
17:34 | 《農村金融時報》簡介 |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