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日前,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會同全國農技中心在吉林白城召開東北片區大面積單產提升現場觀摩交流會(以下簡稱“會議”),觀摩玉米、水稻和大豆單產提升示范,交流地方經驗做法和增產模式,研討大面積單產提升制約瓶頸和實現路徑,提出下階段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會議明確,瞄準制約單產提升的溫、水、土等關鍵因素,進一步明確適度增密、高效肥水的主攻方向,突出“四良”(指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融合,發揮大縣大片大戶示范帶動作用,挖掘生產潛力,實現大面積均衡增產。
東北地區是我國糧食第一大產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其農作物單產提升不僅關乎區域農業發展,更關乎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局。
在筆者看來,農作物單產提升需要銀行以金融思維破解農業生產的資金瓶頸,將信貸資源精準注入單產提升的關鍵環節,構建“金融賦能、技術落地、產能躍升”的良性循環,為糧食增產提供可持續的資金保障。
激活“四良”融合協同效應,需要銀行構建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良田建設依賴長期投入,銀行可以推出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鼓勵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良種培育周期長、投入大,銀行可以聯合農業科研機構設立種業研發基金,通過“信貸+股權投資”模式支持優質品種培育;針對農業機械現代化需求,銀行可以創新“農機購置分期貸”“共享農機融資租賃”等金融產品,解決種糧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等主體的大型農機采購資金難題,讓良機賦能大面積種植效率提升;良法推廣需要技術培訓與實踐指導,銀行可以開發“技術應用貸”,為農戶接受新型種植技術、參與示范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發揮大縣大片大戶示范帶動作用,需要創新基于糧食主體培育的金融模式。銀行可以建立“示范主體白名單”制度,對單產提升工程縣的核心種植戶、合作社給予授信額度傾斜和利率優惠,支持其建設“噸糧田”示范基地。更重要的是,通過“龍頭企業+小農戶”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由核心企業為上下游農戶提供擔保,銀行據此發放“訂單貸”“倉單貸”,可形成“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縣”的擴散效應。
破解單產提升的“硬件瓶頸”需要銀行信貸精準對接農業基礎設施升級。東北地區溫、水、土等因素制約單產提升,本質上是農業生產條件與現代化種植需求之間的落差。銀行可以對玉米主產區的連片農田實施“滴灌設備+智能監測”一體化信貸支持;對水稻種植區的稻田生態修復提供低息貸款,通過改善生產條件釋放土地潛力。
有效防控農業風險是保障金融持續投入的前提。銀行需構建“信貸+保險+期貨”的風險緩釋機制: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單產保險+貸款”產品,一旦單產未達預期,保險賠付可優先用于償還貸款;針對玉米、大豆等大宗商品,引入期貨工具對沖價格波動風險,推出“保險+期貨+信貸”組合產品,穩定農戶經營預期。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農戶信用評價體系,將土地產出率、技術應用度等納入評分維度,解決農業信貸中信息不對稱難題。這種風險共擔機制,既能增強銀行放貸信心,又能讓農戶敢貸款。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農作物單產提升既是技術問題,也是系統工程。銀行一方面應立足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特點,持續完善產品體系,讓信貸工具適配良種研發、農機升級、土地改良等多元需求;另一方面深化政銀農合作,依托政府的數據共享平臺和風險補償機制,降低服務成本與風險。唯有如此,才能讓金融活水真正灌溉出高產良田,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金融力量。
17:34 | 《農村金融時報》簡介 |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鎮平農商銀行提升小微企業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