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文稱,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5年6月末,各地依托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累計走訪了超過9000萬戶小微經營主體,銀行對“推薦清單”內經營主體新增授信23.6萬億元,新發放貸款17.8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占比32.8%。
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于2024年10月建立,旨在統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的問題。
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框架下,銀行作為信貸資源配置的主力軍,應通過政策協同、科技賦能與模式創新,將“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的政策承諾轉化為小微企業的獲得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微觀活力。銀行應跳出傳統信貸調查的局限,依據“合規持續經營、固定經營場所、真實融資需求、信用狀況良好、貸款用途依法合規”五項標準,精準識別真正需要支持的小微經營主體。
銀行服務的精準性,體現在資源配置的靶向施策上。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引導下,銀行不再簡單依賴抵押擔保,而是通過“推薦清單”制度實現授信資源的精準滴灌。銀行應進一步向外貿、科技、消費等重點領域傾斜信貸資源,讓金融活水精準流向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
在服務小微企業的過程中,銀行需要將科技賦能與基層治理創新深度融合,讓貸款審批從“線下跑腿”變為“線上流轉”;同時,將融資對接融入社會基層治理網格,讓服務觸角延伸至市場神經末梢。這種“科技+網格”的服務模式,既提升了融資對接效率,又降低了企業融資的時間成本與隱性成本。
應該認識到,簡單的放貸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問題。銀行可以依托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聯合多方為企業提供政策解讀、合規輔導、市場對接等增值服務,既提升企業存活率,也增強了客戶黏性,實現銀企共生共贏。
展望未來,銀行需在深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中持續突破,進一步推動跨部門數據融合,打破“數據孤島”以完善信用評價體系;針對不同生命周期的小微企業開發差異化產品,如為初創期企業設計“創業擔保貸”,為成長期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貸”;更要將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優勢轉化為自身戰略轉型動力,通過數字化改造降低服務成本,使普惠金融真正實現商業可持續。
17:34 | 《農村金融時報》簡介 |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鎮平農商銀行提升小微企業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