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存貸利差是我國商業銀行主要利潤來源,在銀行業息差持續收窄的背景下,“降本增效”必要性日益凸顯。盡管這是全行業需要面對的重點課題,但對于農信機構這類普遍扎根縣域鄉村的中小金融機構來說,似乎更為迫切。
“隨著息差收窄壓力持續加大,傳統利潤空間被不斷擠壓。我們在品牌效應和客戶基礎方面較國有大行處于弱勢,如何尋求規模的合理增長和負債成本的有效控制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華東地區某農商銀行董事長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多年以來,大型銀行業務不斷下沉,農信機構面臨同業競爭日趨激烈,業務輻射范圍受到一定影響。與此同時,農信機構在規模、資金實力、科技應用等方面較大型銀行存在一定差距,這使得它們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較大壓力。
在此背景下,深挖內潛、開源節流成為農信機構提高內生動力、加快改革發展的一項重點舉措。
“一手抓成本壓降,一手抓客戶拓展”,農信機構須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支持“三農”發展。
深挖內潛
成本壓降加速進行
從大方向看,農信機構降本增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壓降負債成本,通過優化存款結構,不斷壓降付息成本;二是壓降經營成本,通過壓縮費用開支,推動財務精細化管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壓降負債成本對于農信機構來說更為迫切,而優化存款結構是農信機構壓降負債成本相對簡單和直接的方式。
從具體實踐來看,農信機構往往通過增加短期存款占比、增加低成本資金來源等方式優化存款結構。近年來,不少行社下架長期大額存單、智能通知存款等產品,并逐步加大對低成本存款吸納情況的考核。
以江蘇豐縣農商銀行為例,今年以來,豐縣農商銀行強化重點業務產品,突出三個月、半年期存款產品利率的市場競爭力,大力宣傳一年及以下中短期存款綜合優勢。與此同時,根據本地特色農業、經濟作物季節性銷售、資金回籠重要時間節點,加大宣傳攬儲增存力度,并在穩固農村市場儲蓄存款基礎上,結合收單商戶網格化營銷活動,促進商戶資金沉淀,增加低成本資金來源。
對公存款方面,豐縣農商銀行成立財政資金、商品房預售監管資金、拆遷資金、惠農補貼、銀企直聯等多類客戶營銷小組,實行“總行對接+支行維護”雙線營銷機制,爭取企、事業單位對公戶開立,提高開戶服務效率。
類似的還有山西山陰農商銀行,近年來,該行不斷深化對公存款市場精耕細作,量身定制營銷策略,強化激勵機制建設,明確客戶分層管理與維護責任,并構建常態化客戶回訪機制。河北香河農商銀行加大對公存款、低成本存款考核力度,并通過設置高成本存款轉化獎、對公客戶吸金獎、代發工資營銷獎等專項獎,激發全員營銷低成本存款積極性和主動性。
“相較大型銀行,農信機構規模體量較小,更為考驗其通過‘以量補價’的邏輯提高信貸規模,進而實現盈利持續增長的能力。”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表示,部分農信機構資本充足率水平較低,可能影響機構的風險抵御能力,加之其業務結構較為簡單,在息差壓力下通過多元化業務渠道拓展營收面臨一定挑戰,多重因素共同決定農信機構降本增效的迫切性。
除壓降負債成本,做好日常經營活動的成本管控,亦是農信機構同步推進的一項舉措。
今年以來,河北趙縣農村信用聯社做好低產能網點整合,撤銷一家分社,降低網點運行成本約15萬元;同時加強成本投入與經營業績成果的匹配度,制定2024年固定辦公費用配比管理辦法,優化資源配置,確保成本投入能夠帶來預期回報。山西堯都農商銀行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嚴格審批和監控各項費用開支;并健全節能降耗考核方案,加強本行內部水、電資源管理,推廣無紙化辦公,倡導綠色出行,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農信機構需要通過調整存款業務經營策略,突出效益導向,同樣也需要通過提升合規審慎經營能力,減少不良資產,提升資產綜合盈利能力。在此基礎上,農信機構還需要通過加大管理會計的運用,推動建立以效益為主導的業務經營考核體系;規范物資管理,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物資使用效率。
向外延伸
提質增效刻不容緩
支農支小是農信機構得以存在的根基,網點是其開展金融服務的重要陣地。近年來,不少農信機構聚焦網點建設,從擴大覆蓋范圍和簡化辦理流程上下功夫,不斷向外延伸拓客,為“三農”“小微”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例如,河北南皮農商銀行結合自身經營實際制定智能型網點轉型升級方案,逐步將柜面標準化業務分解至智能設備辦理,分流柜面壓力,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山西夏縣農商銀行推行行長定期上柜,坐在柜臺中掌握客戶實際需求,并以良好的服務口碑贏得客戶。湖北麻城農商銀行開發區支行堅持彈性安排人員崗位,有效結合柜面服務與走訪對接,在柜臺設置“固定+彈性”柜員模式,每天“固定柜員”保障柜面服務,“彈性柜員”錯峰充當大堂經理或外出營銷。
為打造社區首選的零售銀行,浙江諸暨農商銀行全面整合城區網點布局,合理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做到金融服務全覆蓋,并引入數智低柜等自助機具,與人工柜臺、廳堂服務有機融合,充分實現“人性化”人機智能交互。
與此同時,隨著金融科技不斷發展,智能化技術已成為農信機構服務縣域的重要驅動力,越來越多農信機構將科技與業務相結合,通過搭建智慧場景和線上信貸產品體系進一步拓客。
例如,江蘇漣水農商銀行將手機銀行與智慧場景體系結合起來,重點圍繞“衣食住行娛教健養”等消費場景,持續推進“工會福利”“智慧食堂”“E駕金”“慧享積分購”等多樣場景落地提升。山西澤州農商銀行大力推動“晉享e付”移動支付在交通出行、產品收購、農貿集市和鄉村旅游等場景的建設和運用,為轄內商戶和消費者提供線上收款和支付服務。
創新金融產品方面,江蘇灌云農商銀行針對“三農”客戶特點和差異化需求,構建線上線下信貸產品體系,不斷推進產品標準化、序列化及線上化建設,同時優化整合全行32個信貸產品,創新出臺“自由貸”產品,解除產品對申請人的額度限制及條件限制,解決各產品不能有效覆蓋所有客群的問題,達到貸款主體自由、貸款期限自由、貸款方式自由、還款方式自由。
“農信機構應合理優化網點服務空間布局,積極提升線上服務能力。”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同時,在經營中也需要做好平衡風險與收益,提升經營與風控水平,降低不良發生率,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積極培育業務增長點。
多點發力
推動改革長效賦能
今年以來,農信機構緊跟全國性銀行步伐,多輪下調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息差壓力。在受訪專家看來,做好存款成本、經營成本控制仍是農信機構需要繼續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農信機構降本增效的迫切性,更多體現在經營水平與風險管理能力不夠高,面臨宏觀經濟波動與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加上部分農信機構在客群、產品服務創新,以及品牌效應上相對較弱,需要更好平衡風險與收益,不斷夯實經營穩健性。”周茂華說。
在李一帆看來,農信機構未來可聚焦三個方向:一是積極調整資源配置,優化負債端成本,比如,動態調整高成本存款比例,合理確定存款產品利率上限,制定差異化存款定價策略;二是加強成本費用管控,通過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落實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優化費用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強風險識別和評估,嚴格把控資產質量,提高不良資產處置質效,降低不良貸款率和相關風險,保障業務穩健發展。
從具體舉措看,李一帆表示,一方面,農信機構應強化負債端管理,根據市場情況主動調整存款規模和結構,把高成本存款規模控制在合理范圍。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扎根基層的網點優勢和貼近客戶的服務優勢,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多措并舉吸收更多活期存款等低成本負債,有效促進負債融資成本下行。此外,還應結合轄內客戶實際和區域差異化特點,發揮定價主動性與靈活性,深耕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潛力,避免高息攬儲等無序競爭。
“下階段,農信機構應繼續通過調整存款期限結構、利率結構和客戶結構,降低負債成本,通過拓展對公業務、推廣聚合支付、手機銀行等低成本資金載體,積極爭取存款。”田利輝表示,同時,農信機構可以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服務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并開展代理保險、基金銷售等多元化金融服務,拓展收入來源。另外,農信機構還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體系,加強成本核算和分析,優化資源配置,以及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普惠金融提質擴面、提升鄉村振興質效、賦能地方產業升級。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鎮平農商銀行提升小微企業綜... |
14:12 | 浙江浦江農商銀行構建完善“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