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關注。消息層面則更是甚囂塵上,一會兒是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外資行集體看空,一會兒又是央行在離岸市場打爆空頭。
行情層面的訊息隨即便轉化為同普通百姓息息相關的新聞,“人民幣貶值引發購匯熱潮”、“部分銀行限制購匯”等消息隨即登場,伴隨各種真假不一的信息,一夜之間似乎人們對美元“如饑似渴”。
然而,普通百姓真的有換購美元,以尋求資產保值的必要么?
大部分想購買美元的普通投資者大概是聽到市場上“唱空人民幣”的言論,認為手中的資產將會由此縮水,因此應該持有美元。這種看似非常正確的邏輯背后,忽略了許多客觀的事實。
分析過往,自從我國開啟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成為常態,且波幅在不斷增大。外匯市場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交易市場,各種消息的發布者均存在不同的目的,信息高度不對稱的普通投資者,幾乎很難跟上匯率變化的節奏。
從趨勢上看,當前我國外匯市場已經進入多重均衡狀態,市場的走向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單邊預期的觀點并不可取。同時,市場預期即使絕大多數一致,也并非一貫正確。1994年初匯并軌之際,人民幣匯率的升勢就出乎了絕大多數觀點的意料,讓當初做空者至今難以翻盤。
匯率是本國經濟相對國際其他經濟體比較來決定的,當前中國經濟增速盡管有所下滑并且可能保持下滑態勢,但橫向比較依舊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時,我國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有足夠的能力保持匯率相對穩定。
錢袋子是自己的,無論企業還是個人,投資不能人云亦云。理性的資產配置應當充分考慮自身資產負債的實際匹配情況,如果負債是以人民幣計價,那么資產也應該基本維持持有人民幣的狀態。
需要看到,當前,外幣資產的利息收益幾乎為零,境外股市調整風險大,境外不動產投資規則陌生、交易成本較高,短期內大舉增持境外資產或外幣資產既不現實也非理性。相比之下,在國內持有人民幣資產不僅流動性很高,且擁有一定收益率的豐富組合投資選擇。
因此,就連外資巨頭匯豐銀行外幣策略環球主管潘達維都明確表示,不建議散戶賭博式的做法來持有外匯。
當然,如果你要出國旅行、求學,如果你從事國際貿易、開辦跨國企業,那么持有一定比例的外匯,分散投資,熨平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則是正當之選。但對于普通投資者,跟風購買美元還需理性和謹慎,莫因一時的喧囂,讓錢包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