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加快推進股份制改造,各項業務也隨之得到了快速發展。
然而,改制后的農商銀行并沒有完全擺脫農村信用社時期經營理念陳舊、管理方式粗放、業務產品單一、人員素質低下等因素的影響。起點低、底子薄、素質差、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等先天不足的羈絆,依然困擾著農商銀行的健康快速發展,尤其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面臨的風險防控壓力也日益增大。充分認識風險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已成為加強農商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課題。
如何面對“新常態”
在我國,新常態是指由以前追求粗放式經濟高速增長轉變為由政府主動調整、經濟結構變化科學化,以期實現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新常態是我國經濟認識方面符合“否定之否定”規律螺旋式上升的新高度,也是我國經濟邁入了與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不同樣的新階段。這種高度和階段中蘊含著很多可見的變化:
一是經濟增長主動降速、放緩。不可否認,以房地產等為主導的粗放式發展方式曾帶來中國經濟多年的高速增長,但受環境、資源等諸多因素影響,這種“高增長”已難以為繼,“降速、平衡、可持續”已成為當前經濟趨勢的歸屬音和主腔調。
二是經濟結構爆炸式升級。新興產業、服務業、網絡電商等將迎來發展的春天,許多傳統行業或將面臨重新洗牌。
三是消費領域的突變,尤其是多樣化、個性化消費或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然而,當直面新常態帶來的諸多變化,銀行卻在可見的經濟形勢變化中產生了諸多不可見的迷茫。
發展現狀與風險
農商銀行起點低、底子薄、素質差等先天性不足短期內尚難以徹底消除。新常態下,農商銀行面對宏觀經濟處于增速換檔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局面,面對已然來臨的挑戰與風險暴露期,各種挑戰與風險不容忽視。
挑戰與風險一:不良貸款雙升,信用風險凸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來潛在信貸風險,隨著房地產產業“拐點”如期而至,房地產政策的不斷調整,我國多數房地產企業資金緊張、庫存大、房價趨跌。
挑戰與風險二:金融業內管制逐步放開,競爭壓力前所未有,戰略定位風險突出。
挑戰與風險三:經營理念固化,發展模式單一衍生的流動性風險、操作性風險、貸款集中度風險無時無刻值得警醒。
經營風險防控
應對新常態下農商銀行所面臨的挑戰與風險,需要的是順勢而為、迎風直上的氣魄與膽識,需要的是吹散前霧,加強風險管理,提升服務水平的責任心,要在平常心態中,沿著新方向前進。
首先要加強風險管理,打造合規穩健銀行。在落實責任追究制度上,要加強內部監督及績效考評,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銀行運營的穩健性,在正確認識風險的前提下合理規避風險,在合規經營審慎穩健的前提下求新發展。在內部人員管理上,要促進內部員工之間的和諧,以共同的發展目標、輔之良好的溝通渠道和團隊精神,提升競爭力。所謂和諧,是在堅持原則、堅守風險底線下的團結奮進的精神,而不是無原則的妥協。
其次,要轉變經營理念,科學市場定位。在實際工作中要完成由單一的經營模式向綜合經營模式的轉變,在固守存貸款等傳統業務的同時,要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巨大變化,將業務范圍拓寬,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大力發展零售業務與中間業務、信用證業務、金融租賃等多種金融服務。
再次,要加強信貸風險防控,強化趨勢分析。經濟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的行業產業等因素在具體企業的表現上將更為復雜,適者生存的市場化機制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在信貸政策和具體信貸決策上的統一化管理中應強化差異化管理,既要有行業、產業差異化政策機制,更要有一戶一策的差異化評價。在差異化政策架構中應有相應的監督約束機制來管控復雜化的風險源頭。
最后,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推介實用性金融服務。其核心內容是以客戶為中心,提升服務層次,努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個性化服務。在新常態下農商銀行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為客戶量身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消費和理財需求,以優質的金融服務來增強客戶源的穩定性。農商行還要加強產品研發,以新穎、獨特、便捷的產品,吸引客戶,應對互聯網金融等多方挑戰,如建設銀行針對互聯網金融各種“寶”推出的“金管家”,中信銀行推出的“薪金寶”等均是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農商銀行在存款、理財產品等方面也要有新的突破。渠道建設,這也是農商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在充分發揮農商銀行物理網點便民優勢的前提下,加強電子銀行服務,打造商業銀行網絡平臺,加強與電信運營商、第三方平臺等多方合作,滿足新興消費群體移動支付需求,搶占移動支付領域新天地。
目前,社區e銀行推行已近一年時間,初步實現線上線下、有形商品和無形服務的融合,打造起全新的移動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下一步要更加深入地抓好市場推廣,提升客戶體驗,聚合全系統力量打造出自己的互聯網金融“金字招牌”?! ∽髡邌挝唬夯丈蹄y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