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全省將在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今年全部脫貧的基礎上,重點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推進新一輪脫貧幫扶工作,實施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
江蘇省農信社將如何按照統一部署開展新一輪脫貧幫扶工作?江蘇省聯社理事長王晨曦近日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將認真鞏固提升信貸扶貧工作的成果,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信貸資金的催化粘合功能,給江蘇扶貧脫困的藍天再添一朵祥云。”
在過去15年的扶貧工作中,江蘇省農信社秉承“服務‘三農’、扎根農村”的經營理念,堅持把信貸扶貧作為反貧困的重要措施,持續投放扶貧小額貸款,扶持了一大批貧困農民通過創業、就業,走上富裕之路。
扶貧小貸成效顯著
王晨曦介紹說,“2001年,以省聯社組建為契機,江蘇省將扶貧小額貸款的發放全部移交給農信社辦理。省聯社對信貸扶貧工作做到思想、工作、資金、管理四到位,明確相關基層社主任為扶貧小額貸款工作第一責任人,把扶貧小額貸款納入基層社年度經營目標考核。”
江蘇省聯社配合省扶貧辦、省財政廳出臺了《扶貧小額貸款實施意見》,并多次修訂完善扶貧小額貸款辦法,擴大貸款發放范圍和受益面。同時各聯社根據扶貧辦提供的《貸款備選農戶名冊》,組織信貸人員深入貧困戶家中調查,制定因戶制宜的扶貧項目或創業、就業實施方案,建立經濟檔案,簡化貸款手續,及時有效地投放小額貸款。
“我們要求將扶貧小額貸款始終用于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糧棉油和多種經營生產,一律執行基準利率,簡化貸款貼息手續,在農民還貸時就把貼息資金返還給農戶。開始時,扶貧小額貸款的回收率較低,通過改變和不斷完善扶貧小額貸款的運作機制,貸款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貸款回收率逐年上升,目前回收率達到98%以上。”王晨曦說。
經過15年的完善和規范運作,江蘇扶貧小額貸款基本上滿足了貧困農戶發展生產啟動資金的需求,成為廣大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催化劑。自2001年啟動以來,江蘇農信社已累計向286.8萬人次貧困農戶投放扶貧小額貸款259.79億元,累計為貧困農戶節省利息支出8億元左右。
通過連續多年的貸款到戶支持,貧困農戶的小型生產經營項目得到持續發展,農戶自身逐步積累了一些生產資金,為進一步擴大項目經營、逐步構建貧困農戶增收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同時,在小額扶貧貸款總規模中劃出一定規模用于發揮專業大戶和合作經濟組織的帶動作用,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一些地區通過小額貸款扶持的發展項目,在當地形成了“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特色。
還可大有作為
江蘇省政府提出,“十三五”時期按照“標準再提高、重點再聚焦、內涵再拓展、底線再織牢”的基本思路,重點是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實施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
對此,王晨曦表示,“我們將積極予以策應,努力以更過硬的扶貧支農成果,為‘中國夢’的江蘇篇章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的征程中更好地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
他說,將把扶貧范圍有效擴展至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等多個領域,不斷擴大扶貧小額貸款發放范圍和受益面。同時,聚焦蘇北重點縣(區)和集中連片地區,兼顧蘇中、蘇南一些地區的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村,優先保證信貸資金供應,加大精準支持力度。
在扶貧措施上,江蘇省農信社將充分發揮農村鄉鎮網點全覆蓋優勢,逐一落實責任單位、責任部門、責任領導、責任人員和責任目標,努力做到扶貧對象摸排到村、扶貧資金發放到戶、利率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確保扶貧小額貸款辦實辦好。
王晨曦表示,將有效借鑒“陽光信貸”操作模式,逐戶調查核實貧困戶生產經營、資金需求、信用品質等方面情況,逐一核定扶貧小額貸款額度、期限和還款方式。不斷完善扶貧小額貸款管理方式,切實加強貸后管理,防范信貸風險。
此外,江蘇省農信社將發揮信息快捷靈活優勢,采取金融政策咨詢、產業引導與金融服務等多種幫扶方式并存,支持幫助經濟薄弱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同時,在貸款額度、貸款品種、貸款方式等方面適時進行相應變化,著力推動扶貧工作從生活扶貧、生產扶貧向開發扶貧、綜合扶貧的更高層次邁進,更好地帶動薄弱地區經濟水平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