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行業在近幾年呈爆發式增長,201
5年上半年,項目總數超過1.2萬個,累計籌款金額達8億元,同比增長300%。而在種類繁多的眾籌項目中,農業眾
籌項目相較其他眾籌項目的成功率較高。據眾籌家發布的《中國眾籌行業報告—2015(上)》顯示,與綠色農產品、綠色農場及生態農業相關的眾籌項目會受到較多關注,成功率更是高達93%。這一現象既與我國農業的發展向來受到頂層意志的關注與重視有關,也與農業這一與我國民眾在文化觀念,甚至飲食習慣上“接地氣”的傳統離不開。農業眾籌實際上把原有的零售流程
倒置,將銷售前置,使得農業生產者可以根據銷售預定情況了解市場的需求和行情,并可以提前判斷銷量后組織生產。這種先銷售再生產的模式,既解決了一些農戶資金不足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將銷售風險掌握在可控范圍之內。但農業眾籌并非完美無缺,傳統農業存在的問題,掛上眾籌的名目后依舊存在。比如,農業生產鏈條長、環節多,受自然災害影響大等問題。由于農場距離投資人所在地一般很
遠,投資人難以約束籌資人完全按照約定的方式進行生產。單獨一個農場規模有限,訂單量不多,物流成本非常高。這些問題都需要眾籌的投資經營者、經營者注意,并用眾籌的方式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