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能手機只要輕輕一“掃”,
就能加微信好友、上網、下載優惠券……黑白相間的小格子早已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之中,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掃碼一組”。而不法分子也緊跟時代步伐,把二維碼從“無毒”變為“有毒”,導致很多消費者的信用卡、手機銀行無故“被消費”。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其實很簡單,
僅僅通過在網上下載一款“二維碼生成器”,將病毒程序的網址粘貼到二維碼生成器上,就可以馬上生成一個“有毒”的二維碼。一些消費者在網購時往往會被店主告知掃描某二維碼就可以享受一些優惠。而當消費者掃描的同時,詐騙分子就會利用這些二維碼將手機木馬植入被害人手機并自動提取相關信息,短短幾秒鐘的時間,手機號、卡號、密碼等私人信息就可以傳到騙子手中。目前,二維碼是否藏有病毒,僅憑“
肉眼”是無法辨別的,用戶一旦誤掃“藏毒”二維碼,很可能導致隱私泄露、賬戶被盜等情況的發生。而市場對制作二維碼還沒有相關規定,可以說監管空白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其實,防毒招式并不是沒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要輕易“見碼就掃”,應盡量選擇來自安全可靠渠道的二維碼進行讀取。而對于“掃描一族”而言,最好在手
機上安裝一個二維碼的檢測軟件。軟件會自動檢測二維碼中是否包含惡意網站、手機木馬或惡意軟件的下載鏈接等安全威脅,并提醒消費者謹慎下載和安裝。假如是通過二維碼來安裝軟件,在安裝好后,還應先用殺毒軟件掃描一遍確認沒有風險再打開,如果存在風險就不要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