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銀行業例行發布會進入第7場,中
國建設銀行成為本次發布會的主角,向業界披露該行落實國家重點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具體舉措。《農村金融時報》總編輯王智受邀作為評論嘉賓參與此場發布會。至此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已經全部在此例行新聞發布平臺上向業界公布了近期的工作重點。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在經濟體中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所應承擔的責任等問題值得探討。就此話題,本報總編輯特別撰寫快評,
認為在當前的局勢下,大型銀行應當有更多的擔當。在建設銀行即將迎來股改上市10
周年之際,我們來觀察并思考國有大型銀行創造的從“技術上瀕臨破產”到雄踞全球大銀行前列的奇跡,的確有著特殊意義。轉變始于10年前的那次外匯注資,負荷沉重的國有銀行絕地反擊。伴隨著不斷的轉型和發展,這些大型銀行集團目前已經擁有龐大的資金實力、全面而完善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強大的投研和創新能力及遍布全球的網絡。以最先完成股改上市的建設銀
行為例,該行目前總資產已超17萬億元,公司和個人客戶近3億戶。集團旗下擁有基金、租賃、信托、保險、期貨等多塊金融牌照,覆蓋多個行業和領域。正因為實力強勁、地位顯著,大型
國有商業銀行在一個經濟體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中國而言,無論是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的調節,還是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亦或是國家重點領域的建設,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都是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此同時,當宏觀經濟政策發生調整
,金融監管要求發生變化之時,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亦往往率先調整腳步,以引導整個金融行業的趨勢變化。可以說,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已經成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實際操作層面的最佳執行者。過去的十年已經證明了這一切。如今
,“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PPP模式、中國制造和新興產業、保障房建設、“三農”經濟等國家關注的重點領域,繼續成為建設銀行這樣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服務重點。一系列極具針對性的專業化金融服務方案、差別化的信貸政策等措施,均在第一時刻出臺,形成強有力的支撐。更為重要的是,在當前宏觀經濟走勢錯綜復雜,實體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政策調控在總量穩健的基礎上更注重預調、微調和定向調控的當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擔當已經成為經濟轉型關鍵時刻最為堅挺的力量。
這種擔當體現在何處?一方面,作為龐大資金的供給方,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在逆周期的調控中可以更好地在短期商業利益和長期穩定之間拿捏平衡,為實體經濟的各個方面提供大量穩定的資金;另一方面,對于“三農”、中小企業等處境薄弱但地位
重要的領域,大型商業銀行對國家政策的貫徹力,可以引導社會資金積極投入,激發活力。因此我們認為,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大戲中,需要更加重視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同時,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自身亦需加速轉型和發展,緊跟創新澎湃的經濟浪潮,用更優質、先進、精準的金融服務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經濟騰
飛。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對建
設銀行有著更高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