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近日,中國氣象局、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氣象協同聯動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進金融氣象數據、產品、技術及人才資源雙向聚合,建立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氣象與金融協作機制,增強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為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臺風、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頻發,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造成巨大威脅。在此背景下,我國金融機構協同氣象部門充分發揮氣象的趨利避害作用,在氣象指數研發、投融資產品開發、氣象災害風險減量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氣象+金融”成為綠色金融發展新模式。
保險業靠前發力
氣象與保險均肩負著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重任,是國家綜合防災減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保險業與氣象部門的合作日益緊密,通過開發氣象指數保險、巨災保險等創新產品,為農業生產等領域提供風險分散和保障機制,有效提升了社會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與中國氣象局自2018年起,就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多年來,雙方在產品聯合開發、技術融合交流、合作成果推廣等多方面展開了深入合作,推動氣象信息在產品研發與理賠評估等環節的應用,共同提升氣象災害風險的綜合管理水平。
近年來,中國人保致力于開發開辦氣象指數類保險新產品,重點打造“保險+氣象”產品體系,進一步發揮農業保險精準服務“三農”的作用,有效彌補了常規種植、養殖農業保險產品的不足。
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氣象局與人保財險錫林郭勒盟分公司近日簽訂合作協議。雙方重點圍繞創新氣象保險合作新模式、推動氣象保險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加強科普宣傳和信息共享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探索符合當地特點的氣象與保險融合發展新路徑,更好發揮氣象對保險風險減量及災害風險分散轉移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在江蘇省揚州市,今夏的超高溫天氣給水產養殖及主要種植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幸好我今年續保了螃蟹的‘氣象指數保險’,最終收到9500元的理賠款,彌補了部分經濟損失。”螃蟹養殖戶老孫告訴記者,“這保險政策確實好,購買方便、理賠速度還快。”
據悉,“氣象指數保險”是氣象與保險業務深度融合的創新型產品。在面對極端天氣事件時,該保險能夠迅速為受災農戶提供資金支持,助力其快速恢復生產,最大程度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
“當前,‘氣象+保險’已成為廣泛共識。”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雙方不僅可以聯合優化、創新巨災保險、指數保險等產品,還可以深化風險減量服務,持續推動保險從災后補償向災前預警、災中響應轉變。
銀行業迅速響應并跟進
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之下,銀行機構也迅速跟進,并與氣象部門聯合展開合作。相較于保險業,銀行業與氣象部門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數據共享、技術融合、產品創新和服務優化等方面,旨在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增強氣象災害風險管理能力。
近日,青島市即墨區氣象局與農業銀行青島即墨分行簽署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圍繞“三農”和鄉村振興需求,充分發揮氣象服務金融的作用,加大海上漁業和農業領域金融信貸產品開發力度。據悉,雙方將在氣象服務金融信貸、防雷檢測、服務氣象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即墨氣象高質量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將與氣象部門攜手,合力打造即墨本地特色的創新氣候信貸產品,為農行金融信貸業務持續健康發展增加氣象助力,同時從氣象科技服務角度,降低信貸和融資風險,為即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在湖南省,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與湖南省氣象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建立工作聯動機制、數據共享及信息安全保障機制、人才聯培交流機制、項目保障機制,進一步強化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在省農行業務領域的服務,深化金融氣象數據融合技術研究,探索金融氣象服務應用新領域,推動全方位金融氣象宣教活動,拓展金融服務氣象的廣度和深度。
“銀行業與氣象部門的合作逐步深入,通過數據、技術、產品等的融合創新,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位銀行資深從業人士告訴記者,這不僅有助于提升金融業和氣象服務的效率和保障能力,而且對于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提供了更精準的風險管理和災害應對策略。
期貨業積極應對
隨著氣象與金融行業的交叉不斷深入,如何更好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健全天氣風險轉移分散機制?
聚焦天氣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各期貨交易所積極響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著力推進有關天氣指數及其衍生品的研究與應用,為相關主體提供了規避天氣風險的全新風險管理工具。
近日,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與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鄭州商品交易所氣溫指數”,包含最低氣溫指數、最高氣溫指數、日均氣溫指數等6個子指數。這為企業應對天氣風險、實現穩健經營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工具。
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目前已開發應用了北京“果樹寒潮指數保險+天氣衍生品”、河南“主糧作物凍災指數保險+衍生品”、黑龍江“玉米低溫氣象指數保險+衍生品”、湖北“小龍蝦高溫指數保險+衍生品”等多個關聯“中央氣象臺—大商所溫度指數”的“溫度指數(保險)+天氣衍生品”項目產品。
“有了這個產品,我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糧食作物被凍壞了,可以安心種糧了。”周口市的種糧大戶老張說。
截至目前,包括大商所、鄭商所在內的4家交易所均在針對天氣衍生品的研發實踐中邁出了關鍵步伐,通過創新衍生品為實體經濟應對氣候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9月1日,中國金融氣象指數與服務平臺(V1.0)發布,針對能源、農業、交通、電力行業的應用場景,創新構建出與實體產業在生產、經營及管理等方面氣象風險敞口相匹配的金融氣象服務產品,為氣象部門更好地服務金融行業,拓展專業氣象服務新賽道,形成氣象服務金融的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接下來,如何推動金融氣象的協作?根據《意見》,到2025年,業務協同、保障有力的氣象與金融協作機制初步建立,氣象災害風險減量作用有效發揮,金融氣象指數產品更加豐富,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金融氣象服務模式,氣象與金融協同發展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到2030年,營造有利于氣象與金融深度協同發展的政策環境,體制機制、標準體系更加完善。金融氣象數據、產品、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資源的聚集效應有效發揮,全鏈條服務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氣象與金融協作的效率和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鎮平農商銀行提升小微企業綜... |
14:12 | 浙江浦江農商銀行構建完善“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