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推動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積極發揮保險防災減災救災作用”平行論壇上,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指導保險業主動作為,積極發展巨災保險。今年1月份至8月份,巨災保險共同體為全國4283萬戶次居民提供了將近9萬億元的巨災風險保障。
據介紹,自2014年首批巨災保險試點項目落地以來,我國地方性巨災保險經歷了從零星試點到初具規模的發展過程。當前,我國巨災保險保障機制已初步確立。
在完善頂層設計方面,今年2月份,金融監管總局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范圍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對于城鄉居民住宅在現有的地震災害基礎上將洪水、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納入保障范圍,并提高了基礎保障水平,實現最低保額翻一番。
在擴大試點范圍方面,各保險公司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地震災害的特點,為地方政府提供差異化、特色化、定制化的風險保障方案。比如,河北、湖北在全省落地全災種、廣覆蓋、長周期的綜合性巨災保險試點,既保住宅又保人傷還保財產。
在提升行業技術水平方面,保險業加大巨災風險科技研究的力度,研究迭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臺風、洪水、中國巨災風險模型,支持行業探索巨災債券等新型的風險轉移渠道。
在發揮損失補償能力方面,保險業積極作為、主動擔當,積極發揮防災減災作用。目前保險業已為“摩羯”臺風賠付32.33億元。
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相關負責人同時強調,發展巨災保險任重道遠,仍需加力推進。綜合來看,我國保險業在應對災害事故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但是和全球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
氣象災害已成為近年來主要自然災害之一,我國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300多億元。對于氣候服務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方向,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袁佳雙表示,一是發展巨災保險氣象服務。提高氣候異常、中長期極端天氣風險預估預測能力,為保險公司提供巨災災前預警、災中災后重建的技術支持,聯合開發適應當地需求的直保和再保的巨災保險產品,提高風險減量管理能力。二是豐富氣象保險應用場景。開展能源、交通、旅游、建筑等不同行業易損性研究,拓展氣象保險應用場景。三是精細化農業保險氣象服務,構建“格點預報-風險預估-智能預警-效益評估”一體化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業務體系,強化精確承保、農業氣象災害科學定損氣候服務。四是建立保險業風險減量氣象服務體系。建立保險業氣象災害“災前預警+災中應對+災后重建”風險減量全鏈條服務協作體系。
人保財險副總裁降彩石在會上表示,人保財險全面貫徹黨中央部署,積極落實監管要求,充分發揮國有骨干保險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緊扣改革需要、國家要求、民生訴求,著眼大安全大應急,從戰略高度推動巨災保險發展,通過制度建設、機制設計、構建產品體系、實施風險減量等舉措,提高巨災保險保障覆蓋和保障深度。未來,圍繞保障民生和經濟社會穩定的現實需要,人保財險將持續優化產品供給、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和地方政府的差異化巨災風險保障需求,助力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切實發揮好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發布會現場還舉行了氣候保險北京服務中心揭牌、相關戰略合作協議簽訂、保險業服務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示范區暨氣候保險北京服務中心賦能門頭溝區巨災風險減量管理啟動儀式。這標志著,“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新模式在北京地區巨災保險領域落地實施。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建立完善的巨災保險保障體系,是筑牢經濟安全網、社會保障網和災害防控網的重要途徑,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保障。
14:31 | 農發行浙江舟山市分行獲批1.9億... |
13:41 | 農發行昆明市東川區支行 再投470... |
14:35 | 農發行廣東東莞市分行發放糧油購... |
14:35 | 農發行江西吉安縣支行助推企業秋... |
14:35 | 農發行江西省分行支持農產品流通... |
14:26 | 農發行廣西隆安縣支行持續發力“... |
14:25 | 浙江海寧農商銀行加大涉農信貸支... |
14:25 | 山西孝義農商銀行扎實做好各項安... |